“皖”手同行 再沖鋒

14萬平方公里的徽山皖水,造就著安徽兒女山一般的脊梁與水一般的內在,也成為退役軍人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沃土——

他們滿腔熱忱,將國防知識與愛國情懷融進教學實踐;他們腳沾泥土,用雙手為鄉(xiāng)村振興注入活力;他們奮不顧身,在各類急難險重任務中沖鋒在前;他們走街串巷,出現(xiàn)在每一個“被需要”的時刻……

越來越多的退役軍人挽手同行,帶著來自山與水的剛健與務實、來自軍營的無私與果敢,充實到基層治理隊伍中,為安徽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凝聚起“硬核力量”。

紅耀江淮的“橄欖綠”

“一方有難,我們力爭在最短時間內趕到!”在全國志愿者隊伍中,多年參與應急搶險、擅長20多種專業(yè)救援技能的退役軍人王迪頗具聲望。

2023年7月底,河北涿州遭遇特大暴雨,交通中斷,大量人員被困。身在700余公里之外的安徽宿州蕭縣退役軍人創(chuàng)業(yè)協(xié)會志愿服務隊負責人王迪得知情況后,迅速帶領12名專業(yè)隊員,于8月1日晚10點驅車前往災區(qū)一線。

載著4條沖鋒舟、1臺無人機、1套水下生命探測儀等救援設備,隊伍在次日上午6點抵達涿州。顧不上休整,隊員們立即在大馬村及附近村莊展開救援。王迪說當時的救援“很難,特別難”,在為數(shù)不多的現(xiàn)場視頻里,他不停說著“踩我腿上”“踩我脖子上”,然后冒著沖鋒舟被碎石、柵欄劃破的風險,把一位位村民帶離淹沒區(qū)。

3天里,救援隊連續(xù)奮戰(zhàn),共轉移被困群眾1000余名,轉移物資5.2噸。此時,東北三省又因洪澇災害急需救援。王迪回到蕭縣后,緊急重組力量,轉戰(zhàn)吉林舒蘭。

王迪參與過的艱苦救援不少。從汶川地震到映秀特大泥石流災害,再到“7·20”河南暴雨……這些年,他不忘身為退役軍人的擔當,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各類應急救援,帶領600余名蕭縣退役軍人投身志愿服務。

始終在路上——這是王迪在近萬小時志愿服務中的堅持,也是安徽省近1.2萬支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、12萬余名志愿者的初心。

近年來,安徽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充分挖掘退役軍人潛力,打造“紅耀江淮”品牌,建立以紅色宣講、應急救援、法律服務、公共衛(wèi)生等為主要職能的4類專業(yè)志愿服務隊,以及其他各具特色優(yōu)勢的基層志愿服務隊,省市縣鄉(xiāng)村五級共建的“1+4+N”志愿服務體系正在江淮大地逐漸形成。

走進校園的“育苗人”

6月19日,滁州市第三中學,一堂歷史公開課獲得現(xiàn)場觀摩人員的好評。講課人叫廖繼斌,是一名教了29年書的老教師,也是一名退役30年的老兵。

當天,安徽省促進優(yōu)秀退役軍人進中小學任教交流座談會在滁州召開,這堂觀摩課是其中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

2022年9月,滁州市作為安徽省優(yōu)秀退役軍人到中小學任教試點之一,凝聚退役軍人事務、教體、人社、財政、市委編辦等相關部門力量,在全省率先出臺方案,促進優(yōu)秀退役軍人進校園。一方面強化人才培養(yǎng),委托省內外高校每年招收不少于50名退役軍人進行為期一年的免費專項定制培養(yǎng),幫助他們掌握教育教學能力,參加教師資格證相關學科考試;另一方面暢通任教通道,每年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時,市、縣均設置崗位定向招聘退役大學生士兵,同時退役軍人可報考定向招聘“服務基層項目”教師崗位。

2023年上半年,滁州拿出16個名額,首次面向退役大學生士兵招聘中小學教師,最終共有6名退役軍人通過考核進入校園任職,分別承擔體育、數(shù)學、科學等學科的教學任務。

10月14日,在滁州市2023年新入職優(yōu)秀退役軍人教師座談會上,廖繼斌作為前輩,與年輕“兵教師”分享自己的經(jīng)歷。平日里,身為班主任的他總是不到6點就來到學校,晚上等到晚自習結束,離開校園已經(jīng)10點。備課時,他會多花一兩天查閱史料、準備課件。由于課程繁重,他干脆買了張折疊床放在辦公室,以備不時之需。用廖繼斌的話說:“保家衛(wèi)國和教書育人同樣是光榮使命。退役軍人和人民教師的雙重身份,讓我更有熱情在教學中融入國防知識與家國情懷?!?/p>

這份熱情感染著在場的人,也激勵著更多扎根杏壇的優(yōu)秀退役軍人延續(xù)軍人本色,結合政治優(yōu)勢和從軍經(jīng)歷投身國防教育。

扎根鄉(xiāng)村的“耕耘者”

在安徽大大小小的村落間,“兵支書”那份務實品格與創(chuàng)新精神總是有跡可循。

六安市舒城縣金圩村,蘆柴堰河與豐樂河交匯處,是河長金德柱管理的地方。2013年,退役軍人金德柱當選金圩村黨支部書記。他深知“鄉(xiāng)村要宜居,百姓才幸?!?,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改善人居環(huán)境,對兩河交匯河段進行巡檢,對村莊周圍重點污水塘口開展清淤整治,在美化環(huán)境的同時保障村民生活用水。此后10年,修路、架橋、蓋廠房……一項項工程的實施讓金圩村逐漸展現(xiàn)出富裕美好的景象。而金德柱,依舊堅持每天巡檢約9公里的河段,清理垃圾、排除隱患。

說起滁州市南譙區(qū)紅山村的故事,繞不開“兵支書”朱剛。39年前,因為老書記的一句“想不想干點事”,退役軍人朱剛決定返鄉(xiāng)。為“把土地盤活,把資源盤活”,朱剛多次自費到其他地區(qū)學習先進經(jīng)驗,通過老村莊拆遷、土地置換等規(guī)劃城鎮(zhèn)化居民小區(qū)“紅山新村”,還因地制宜打造千畝大棚蔬菜、千畝水產(chǎn)養(yǎng)殖、千畝苗木花卉種植三大基地,以此增加村民收入、壯大村集體經(jīng)濟。

淮北市濉溪縣黃集村不靠山不靠水,不臨交通干道,不靠縣城集鎮(zhèn)。退役軍人王平毅然辭去城里的工作,挑起“讓村莊變個樣”的擔子,建廠房、引企業(yè)、搭大棚、種蔬菜花卉。現(xiàn)在村民們都說:“村里被王書記打理得像‘軍營’,我們生活得美著哩!”

……

強化平臺搭建、強化待遇保障、強化精神激勵,安徽省通過系列舉措引領退役軍人勇當鄉(xiāng)村振興“主力軍”,讓想干事、能干事的“兵支書”真正干成事。前不久在黃山市召開的“耕耘者”振興計劃省鄉(xiāng)村治理骨干(兵支書)專題培訓班,為安徽省完善“兵支書”教育培訓機制、提升其帶富技能和基層治理本領注入了新的力量。

2021年底換屆后,安徽省退役軍人中,有5300余人擔任村(社區(qū))黨支部書記、副書記,占比近30%;有15442人擔任“兵委員”,占比13.3%。他們正努力在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的版圖標注上自己的印記,帶領村民繼續(xù)編織鄉(xiāng)野間的致富夢。

中國退役軍人·全媒體記者 宮宇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