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代表委員中的退役軍人)田間地頭的“答卷人”
葉繼聯(lián)?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,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(qū)丙村鎮(zhèn)蘆陵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,2016年退役
晨光初露,石窟河面泛起粼粼波光。葉繼聯(lián)早早出現(xiàn)在蘆陵村的田埂上,開始了日常走訪工作。
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拉開了工作序幕。“葉書記,我家農田水渠塌口越來越大了,水一直往外流,莊稼可怎么辦?。 苯辜钡穆曇魜碜源迕駨娛?。葉繼聯(lián)一邊連聲安慰一邊加快腳步。深一腳淺一腳到達泥濘的農田后,他立即對水渠進行全面檢查,決定由村委會出資,幫強叔用水泥加固水渠。徹底解決問題后,還沒和村民說上話,葉繼聯(lián)的手機又響了。
村里大事小情很多,有時候忙得腳不沾地,葉繼聯(lián)早已習慣。2023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,他更忙了。“讓民聲有回響,為民生謀幸福,是我的初心和使命。”他的建議也大多從這些瑣碎但切實的期盼出發(fā)。
“葉書記,我們外出太不方便了,要繞很遠的山路。”得知梅州市9個鄉(xiāng)鎮(zhèn)的近40萬人口出行不便后,他提出“加快推進梅州大埔到豐順的高速公路建設”的建議。
“葉書記,我的狗被偷了可怎么辦?”在多次調研收集需求后,他將解決農村丟雞丟狗、規(guī)避野生動物破壞農作物等建議帶上全國兩會,并在得到有關部門重視后,積極推進鄉(xiāng)村法治建設。
“葉書記,年輕人都外出打工,村里荒地太多了?!绷私獾交牡孛娣e多且農業(yè)機械化發(fā)展快的情況后,他提出“推動梅州全域列入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”的建議,利用荒地建設高標準農田。
讓村民有處可依、有訴可說、有難可解——樁樁件件,都是他以實際行動踐行這份承諾的寫照。
午后的陽光穿過云層,暖意撲面而來。處理過諸多事宜,葉繼聯(lián)和我們走在蘆陵村的環(huán)湖綠道上,時而介紹遠處新修建的籃球場和足球場,時而駐足和村里的老人、孩子打聲招呼、聊聊近況。碰到有人提出訴求,他便連忙記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,準備以合適的方式在之后幫忙解決。
這些年,在葉繼聯(lián)的奔走下,蘆陵村從“軟弱渙散村”逐步蛻變?yōu)槊分菔小懊利惣覉@”示范村、廣東省“民主法治示范村”、全國鄉(xiāng)村治理示范村。慢慢地,他也將振興鄉(xiāng)村的視野投向更廣闊的天地。
“努力打造‘同心同富同美’的鄉(xiāng)村,要為更多有需求的人發(fā)聲,為更大的發(fā)展爭取多方面支持?!闭f到這里,葉繼聯(lián)又加快了腳步。前陣子,他參加了一場座談,聽取了大家提出的交通運輸和產業(yè)振興等方面的請求。涉及民生要事,他不敢耽擱,想著要進一步完善“解決梅縣荷樹園電廠四期煤電指標”“推進韓江三河壩至潮州港航道擴能升級工程”等相關建議,不負大家的期待。
“我覺得努努力,村子的建設、大家的生活都會越來越好?!蓖~繼聯(lián)的背影,他樸實的話語又在耳畔響起。從“小村”到“大家”,他以“答卷人”的身份,在丈量鄉(xiāng)村的路上越走越遠,直至將“積極履職、為民發(fā)聲”的初心寫滿每一條村巷。
(中國退役軍人·全媒體記者 宮宇凡 通訊員 刁曉玲)
【往期報道】